主題活動更多>>
領導活動更多>>
- 淮北市举行《网络安全法》 集中宣传日活动
- 方宗澤到百善鎮葉劉湖村開展扶貧調研幫扶活動
- 方宗澤率隊調研雨汙分流工程實施情況
- 顧文調研市級媒體融合建設情況
- 全市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推進調度會召開
- 戴啓遠調研“三夏”和稭稈禁燒工作
- 李明調研督導淮北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
- 李明一行開展“六一”慰問少年兒童活動
將本文分享到微博: |
![]() |
近日一段疑似未成年人霸淩的視頻在江蘇宜興本地人的社交媒體上被曝出,視頻中一群女生狂扇一女生巴掌,還讓她跪下喊“爸爸我錯了”,其中一名施暴者還叫囂:“要不要我給你報警?報警他們也找不著我。”目前具體事發時間地點還有待確認,當地警方已得到消息並展開調查。(7月22日網易新聞)
近年來,未成年人欺淩案件時有發生,屢見報端,施暴場景更是觸目驚心、令人發指,頻頻刺痛民衆神經。有人持“開玩笑”“鬧著玩”態度對校園欺淩“一笑而過”,然而2018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早已从官方层面对“校園欺淩”进行了定义,霸凌從來不是什麽“玩笑過了頭”“好玩的事情”,其受害者飽受折磨,內心變得脆弱、無助,以至于談“校”變色,對校園望而卻步,嚴重制約青少年健康成長。此時,一旦社會對未成年人欺淩做出不准確、不專業、冷漠的回應,無疑會對受害者造成更嚴重的二次傷害。
治理未成年欺淩,文明校風要發力。学校应尽快建立校園欺淩预防、救助机制。通过教育手段,让青少年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及避免纠纷,告诉他们人际交往的边界,并明确被禁止的行为。校園欺淩关键在于心理救助,学校应通过专业心理干预等方式及时对校園欺淩受害者实施救助。
治理未成年欺淩,文明家風要接力。家長作爲監護人,要強化教育和監護責任,不回避、不混淆、不指責,不能鼓勵以暴制暴,要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使用暴力。學會傾聽、觀察,多與孩子交流,體會他們的感受。
治理未成年欺淩,文明社風要聚力。校園欺淩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應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對未成年人施暴、犯罪進行懲處,必要時可由政府收容教養。向善向上的社會風氣多方聚力,爲孩子們築起一道遠離暴力和傷害的“防火牆”。
說到底,未成年人欺淩不能一味的“息事甯人”,不能讓欺淩者遊離于法治之外。防治未成年人欺淩,不能以校園內部處理代替法律追究,也不能以畸輕處理去消解法治對違法犯罪行爲的震懾性,只有對法律剛性心存敬畏,樹立行爲底線意識,未成年人欺淩事件才會在完善的制度、文明的環境中逐漸減少乃至消弭。(淮之石)